窖池会对酒质有哪些影响,你知道吗?
窖池会对酒质有哪些影响,你知道吗?
窖池
(1)窖泥配方不当主要表现在:
①配方不合理。
有些厂在设计窖泥配方时,不是根据窖泥微生物的营养需要,而是盲目地添加大量烂水果、猪肠衣水、豆饼粉、骨粉、尿素、恶臭污泥等。
这种配方不但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,带来腐败臭、恶臭,而且给窖泥带来大量腐败细菌,对浓香型曲酒发酵毫无益处。
用这类配方产出的酒,往往带有强烈的泥臭和异臭味,后味苦涩不正,有的还难以下咽。
②微生物来源不足或不正。
有的酒厂在培养窖泥时认为,窖泥做得越臭越好,于是向黄泥中加入大量污泥。
这些污泥,有的取自工厂排废水的臭水沟,有的甚至取自厕所、屠宰场的阴沟、饲养场的污泥,这类来自污泥中的微生物,大多是与酿酒无关的菌类,有的甚至是致病菌。
这样培养的窖泥所产的酒质往往低劣,带苦味、怪味、邪杂味。
③微生物种类单一。
有的厂家只把黄泥、肥土加入部分化肥、曲药、丢糟、少量酒尾等,拌和后即行搭窖。
这种配方主要弊病是严重缺乏窖泥微生物。
自从分离出己酸菌、丁酸菌、甲烷菌等窖泥微生物后,很多酒厂便采取纯种培养上述菌种,将这些菌液加人窖泥中或涂抹窖泥。
众所周知,窖泥特别是老窖泥中微生物的种类相当复杂,迄今为止,对窖泥微生物的分离应用仅仅是个开始,而且分离的纯种(分离种)在实验室里虽然产己酸极高,但用于生产上培养窖泥,还会与泥土带来的微生物共生共存,其效果就不会像在实验室那样理想。
即使纯种培养的己酸菌等能在人工培养的窖泥中安家落户、繁衍生息,也只能增加己酸及其酯类,而其他微量成分未能跟上,酒质也不全面,加之工艺操作中之粗糙,使酒味更杂,后味苦涩。
(2)培养窖泥操作不细,管理不严培养窖泥不仅要有好的配方,还要有严格的操作和管理。
有不少厂家在培养窖泥时,没有专门的人员,培养场地临时设置,缺乏必要的培养工艺规程,操作粗糙、配料不匀,泥块大小不一,温度不加控制,水分干湿不匀,微生物难以正常生长繁殖。
(3)建造窖池没有采取防水措施前已述及,北方土壤多为砂性,难以保住黄浆水,建造窖池时又未采取防水措施,以至水、酒流失,窖泥发干,酒醉缺水,使用数年仍不见黄浆水。
(4)窖容和窖形不合理实践证明,凡是老窖或人工老窖,都是靠近窖底部分酒陪出的酒质量最好,窖壁次之,中心或上层较差,这说明浓香型曲酒的香味成分与窖泥密切相关。
根据这个道理,在建造窖池时应考虑窖形和窖容的设计,宜达到最大限度地扩大窖体表面积(尤其是底面积),增加酒酷与泥面的接触机会。
窖容大小是与甑容相适应的,甑容又与投料量和工艺要求相关联。
窖容越大,单位体积酒酷占有的窖体表面积越小。
不少酒厂在设计浓香型曲酒窖池时,搞大窖,窖容在15m3以上,并且做成方形,使单位体积酒酷占有的窖体表面积更加减少,加之发酵期短(一般只有30~40天,甚至更短),导致窖泥功能菌未及“各尽所能”,便要出窖,使酒质低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