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将酒的贮存和勾兑说得神乎其神
有人将酒的贮存和勾兑说得神乎其神,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神秘感,造成认识上的错位。
我们应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,例如干邑白兰地,不就是利用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的优质葡萄制成的吗?其贮存用的木桶,不也就是用某种橡木制成的吗?而且是先贮存于新桶1年左右,再转贮于旧橡木桶而已。
至于勾兑,说穿了,其目的是在找到适合人们的“香点”和“味点”,或谓找到“香味的最佳位点”。
人对各种香味成分均有一个最低的感知值,可称为“香气阈值”和“味感阈值”,即当某种成分在酒中的最低浓度达到这个阈值时,人就可感知。
而勾兑的目的,更是要找到这个各种香味成分的谐调之点,即各成分在酒中的含量以及相互之间的量比关系谐调,不但要求各种香气成分之间要谐调,各种口味成分之间要谐调,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香气与味道之间要谐调,使香气和口味浑然一体,这个终点,也可简称为“谐点”。
其方法也不难,打个比喻,犹如去找某个城市的某个门牌号码,那就必须先找到那个城市,再找哪个区、哪个街道,最后必能找到那个单位。
例如,你已大体上知道这种酒中还需稍加某种酒,可能在10毫升中添加1~10滴才能达到“谐点”,那可将这种酒分装于10支试管,每管10毫升,再顺次往试管中滴加某种酒1~10滴。
摇匀后,进行品尝,如果第5管内酒液的味感还离谐点差一点点,而第7管内酒液的味感已有点过头,则第6管的加量正好合适。
目前,勾兑的方法还可借助于“正交表法”及电脑设计等新技术。
其他一些科学研究的艺术和设计方法,也均可应用于酒的勾兑,它们使人们更易掌握勾兑的规律性。
当然,话又应该说回来,任何-一个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名牌产品的创立,都绝不是任何人均可一蹴而就的事。
有些人甚至会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经验也丢掉的,难怪国外有个酒业主在临终前自有所嘱:将家业总值平分给三个儿子,但酒业的经营权仅属于其中两个争气的儿子。
据说法国有些干邑白兰地的勾兑技术,已经相传几代人了。
既然那些顶尖的名牌产品与众不同,能被最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,则必然与其原料以及包括贮存、勾兑工序在内的各种独特而精湛的工艺及设备等技术密切相关。
其中包含诸多理论和实际经验,否则还要那些优秀的酿酒师和酒专家干什么?也何必创办那么多与酒类研究和生产有关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呢?
因此,我们之所以应该而且可以消除某些不必要、不应有的“神秘感”,是因为酒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,都是由人去做成的,故只要知其然,又知其所以然,则对其就不再有神秘感了。
的确,有些真正独特的名酒,即使只饮用过几次甚至1~2次,也会令人难以忘怀,而绝不像有些所谓的名酒那样,被大力宣传为“诸味谐调、柔顺绵绵”,然而真正入口后刺辣感仍很强。
有的甚至几种名酒几乎是同一种味感,无本品固有的特色可言。
真正称得起名酒者,应拥有最广层面的消费者,并为其称颂,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。
目前,世界上有些名酒的配方及勾兑方案,仍然是不公开的,这也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。
因此,有志于酿酒事业者,更应潜心钻研,力争超过前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