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酒国封衔?
什么叫酒国封衔?
古代正直文人,多以济苍生为己任,他们瞧不起碌碌无为的庸官,更看不起以权谋私、钱权交易的贪官,痛恨那些陷害忠良、踏着别人肩膀向上爬的奸官,因此常常得罪权贵而被贬谪,或索性辞退归隐;有的因为不合当权者的口味,得不到重用,而致一生不得志。他们不满世俗,感到“醉广乡大人间小”,走到一块儿结集成社,以酒酿诗,抒发不平,为民说话;以酒消愁,以酒晦迹,与世俗抗衡。他们塑造了一个“酒天虚无,酒地绵邈,无君臣贵贱之拘,无财利之图,无刑罚之避,无固定君臣”的酒国。自诩是个没有压迫,没有剥削,没有风暴,没有旱涝,没有寒暑,四季如春的理想主义的自由组合体,并把酒国作为酒人的乐园。最早构思醉乡者是初唐诗人王绩,他认为醉乡就是太古时的华胥国。他在《醉乡记》中写道;“醉之乡,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,其土旷然无涯,无丘陵坂险;其气和平一揆,无晦明寒暑;其俗不同,无邑居聚落﹔其人甚精,无爱憎喜怒,吸风饮露,不食五谷,其寝于于,其行徐徐。与鸟兽鱼龟杂处,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。……嗟呼!醉乡民之俗,岂古华胥氏之国乎!何其淳寂也如是?予得游焉,故为之记。”明代高启则认为,酒国就是神仙世界,他说:“五岳既远,三山亦空,欲求神仙,在酒杯中。”认为神仙只是个虚幻世界,荒诞之极,离人甚远,不如酒国现实,只需三杯两盏便可飘飘若仙,进入酒国境界,体验神仙生活。在酒国中,十分讲究酒德,彼此之间有君子与小人之分,却无贵贱和等级之别。他们认为:小人之盟以利为前提,利来即聚,利尽即散,是酒肉之邦,是酒肉朋友;君子之盟以道义为基础,文人名士志同道合,以高尚志趣结为牢固的酒社,以文酒会友,相互促进、伸张正义、抵制时弊。
酒盟之内划定职级,排列名次,以酒量大小封“官衔”,但并不固定,能者当升。参加酒社也须经过一定考核,有的酒社还定有严格的条件。入社之后经推举公认划定职级。酒国职级效仿朝政。
酒帝酒量至大者为帝,可以推举,也有自封。相传“尧舜千钟”,被酒人拥为酒帝。历史上被称为酒帝的还有刘伶、顾嗣立等,都是因其酒量无人能与之匹敌。江左酒豪顾嗣立曾在野园结社,凡是申请入社者必须喝掉三大容器之酒(大的可容30斛),才能闯过第一关,除个别人能过这一关外,再也没有能闯过第二关的,他终生没有遇上对手,被人拥为酒帝。近代在南社诗人中出了两个酒帝:一是陈柱尊,他经常召集诗朋酒侣饮酒赋诗,自恃酒量最大,自封为酒帝,其他酒友依量大小分封。酒德好者为酒王,逊者为酒霸,其“皇室”著有《酒国春秋》一书,记录了酒帝及其群臣的起居活动。酒国里没有严格的“国无二君”的观念,南社当中另有一诗人顾悼秋则自封为“神州酒帝”,并编辑有《酒国点将录》一书,大有与顾嗣立争高下之势。
酒王仅次于酒帝者为酒王。传说有“仲尼百觞”,因此,孔夫子被尊为酒王。酒人黄周星认为伏羲氏酒量也很大,也把羲农封为酒王。唐代汝阳王李进嗜好制曲酿酒,自称为“酿王”兼“曲部尚书”。
公爵北周明帝见常韦复嗜酒能饮,每天供其酒一斗,并封为“逍遥公”。
侯爵宋代钟放爱饮,以酒颐养,自称为“云溪醉侯”。明代张陛隐居制曲酿酒养生,自号为“醉侯曲部”。
伯爵传说中“饮一斗亦醉,饮一石亦醉”的大玩家淳于髡,被酒人黄周星封为酒伯。宋代崔璆自酿自饮,逢饮必醉,自号为“醉乡伯”。
学士初唐诗人王绩,待诏门下,因官禄微薄,酒难接济,江国公见他嗜酒,特地判给他一斗酒,因此自称“斗酒学士”。
司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谪江州时,自号为“醉司马”。大夫惇后蜀常韦修自号“呷大夫”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